橡膠母粒造粒機_玖德隆_橡膠母粒造粒機NR 1 自由基的活性主要與甲基的超共軛作用有關,同時位阻較大,無法出籠格
BR,SBR 10-50 脫氫的速度為NR的1/3,但活性高,位阻小,能較快地與雙鍵加成,形成交聯鍵和新自由基NBR >1 腈基影響交聯作用PE,EPDM 1EPR 0.4IIR 03.1.3氧化物硫化體系 這是含鹵素橡膠的主要硫化劑。硫黃硫化體系分類通常有氧化鋅/氧化鎂(5/4)、氧化鉛或四氧化三鉛(10-20,耐水制品)3.2橡膠的填料 未加填料的橡膠,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均較差,無法使用。3.2.1作用 補強性:拉伸強度,撕裂強度,耐磨性Ø 加工性能Ø 降低成本Ø3.2.2填料的結構3.2.2.1粒徑一般來說,粒徑越小,強度越高。 表 3 常用補強劑及填充劑的粒徑范圍(mμ)填料名稱 縮寫 料徑范圍槽黑 23-30高耐磨炭黑 HAF 26-35半補強炭黑 SRF 60-130氣相法白炭黑 水合二氧化硅 10-25沉淀法白炭黑 10-40氧化鋅 ZnO 100-500輕質碳酸鈣 CaCO3 1000-3000超細碳酸鈣 白艷華 25-100硬質陶土 90% < 1000普通滑石粉 TALC 5000-200003.2.2.2結構 粒子形狀及內部結構(吸油值法,DBP)。一般吸油值越大,結構性越強,改善性能越明顯。3.2.2.3比表面積 粒子形狀(BET法,CATB法)。比表面積越大,強度越高。3.2.2.4化學結構 反應性(PH值表示)。如炭黑表面的羧基、白炭黑和普通淺色填料表面的羥基等,酸性填料常影響橡膠的硫化,因此需加入活性劑,消除酸性。3.2.2.5填料的處理方法 填料表面一般為親水性的,而聚合物是憎水的,兩者相容性較差,必須進行表面處理。3.2.2.6表面活性劑(1) 結構:有機化合物,具有不對稱的分子結構,由親水和疏水兩部分基團組成。(2) 親水部分:-OH,-COOH,-NH2,-NO2,-SH(3) 疏水部分:長鏈式、苯環式或烴類3.2.2.7偶聯劑(1) 分類:硅烷,鈦酸酯、鋁酸酯、高分子偶聯劑等(2) 結構特點:親水部分與表面活性劑相似,但疏水部分能與聚合物形成化學結合或物理纏結。(3) 對性能的影響:低分子偶聯劑通常在降低粘度的同時,提高力學性能; 高分子偶聯劑則在大幅度提高力學性能的同時,增加體系的粘度,這是由于分子之間作用力增強的緣故。3.3軟化劑和增塑劑3.3.1軟化劑的作用(1) 降低體系的粘度,增加流動性,降低硫化橡膠的硬度;(2) 改善粘著性能;(3) 有助于填料的分散;(4) 便于壓出和成型。3.3.2常見品種(1) 操作油(軟化劑,用量較大):分子量300-600的烴類或芳香烴類(如機油,鏈烷烴油,芳香烴油,石蠟油等)(2) 極性的酯類(在非極性橡膠中使用,稱為增塑劑,其特點為脆性溫度、且用量較少):低分子酯類(DOP,DBP,DOS)和高分子酯類(己二酸乙二醇酯)3.3.3選擇原則(1) 熱力學(主要因素):自由能ΔF=ΔH(熱焓) - TΔS(熵變)。一般混合過程中,自由度增加,ΔS>0;ΔH > 0(吸熱),盡可能小。(2) 溶度參數:用Hildebrand方程進行判斷。δ1與δ2越接近,ΔH越小。極性橡膠——極性軟化劑;非極性橡膠——非極性軟化劑(3) 溶劑化作用(次要因素):一般認為,橡膠的雙鍵有一定的親核性,增塑劑酯類有親電性,通過親電-親核作用增加了兩者的界面強度,相容性增加,不過這種親電-親核作用較弱,因此一般用量不宜過大(5-10phr)。如NR與DBP,NBR與芳烴油的相容性,SBR、BR與NR的差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