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性瀝青造粒機_橡膠顆粒生產線

改性瀝青顆粒造粒機的工作流程核心是將改性瀝青(如SBS改性、橡膠改性等)與其他輔助材料(如填充料、防粘劑)通過加熱、混合、成型、冷卻等步驟,制成均勻穩定的顆粒,具體流程如下:
1. 原料準備與預處理
- 改性瀝青熔融:將固態改性瀝青投入預熱罐,加熱至140-170℃
改性瀝青造粒機_橡膠顆粒生產線(根據改性劑類型調整,如SBS改性瀝青需160-170℃),使其熔融成流動態,同時通過濾網(80-100目)過濾雜質(如結塊、機械雜質),避免堵塞后續設備。
- 輔助材料處理:若添加礦粉、滑石粉等填充料,需先干燥至水分≤0.5%(防止造粒時產生氣泡),并過篩去除粗顆粒;若需防粘,提前準備少量輕質碳酸鈣(占比1-3%)。
2. 配料與預混合
按配方比例(如改性瀝青:填充料=8:2)將熔融瀝青與輔助材料
改性瀝青造粒機_橡膠顆粒生產線投入預混罐,在150-165℃下攪拌15-20分鐘,使填充料均勻分散在瀝青中,避免局部結塊(確保后續混合均勻)。
3. 上料與熔融塑化
預處理后的混合物料通過螺旋上料機進入造粒機料斗,在螺桿推送下進入熔融塑化段(160-190℃):
- 高溫維持物料流動性,配合螺桿的剪切、壓縮作用,讓改性劑(如SBS、橡膠)與瀝青基質充分融合,形成均勻的熔融態混合物(無明顯顆粒或分層)。
4. 模頭擠出成條
熔融物料被推送至模頭段(150-170℃),通過模頭上的小孔(直徑2-6mm,根據顆粒規格設計)擠出成連續的條狀物料。模頭溫度需穩定,確保條狀物表面光滑、粗細均勻(溫度過高易粘模,過低則條易斷裂)。
5. 冷卻定型
條狀物料進入冷卻系統快速降溫:
- 水冷:通過20-30℃的冷水槽(或噴淋)冷卻30-60秒,使物料溫度降至50-60℃(避免高溫粘連);
6. 切粒與篩選
冷卻后的條狀物料進入切粒機,被旋轉刀片切成長度與直徑相近的顆粒(如3mm×3mm、5mm×5mm)。顆粒經振動篩篩選,去除碎粒、粘連顆粒及雜質,確保粒度均勻。
7. 干燥與包裝
- 若采用水冷,篩選后的顆粒需經熱風(40-50℃)干燥,去除表面水分(防止存儲時結塊);
- 干燥后的顆粒添加少量防粘劑(如碳酸鈣),計量后裝入密封袋或噸袋,存放于陰涼通風處(溫度≤35℃,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)。
整個流程的關鍵是控制各階段溫度穩定(防止改性劑降解或瀝青老化)
改性瀝青造粒機_橡膠顆粒生產線和物料均勻性(確保顆粒性能一致),需根據改性瀝青類型(如SBS、橡膠、PE改性)微調溫度參數。
http://hjrtk.com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