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性瀝青造粒代加工_改性瀝青造粒代加工
改性瀝青造粒代加工的工藝流程中,溫度是影響改性效果、造粒穩定性及產品性能的核心參數,
改性瀝青造粒代加工_改性瀝青造粒代加工不同改性劑(如SBS、PE、EVA等)的溫度要求存在差異,但核心環節的溫度控制邏輯相似。以下是通用工藝流程及各環節的具體溫度參數(以常見改性劑類型為例,實際可根據改性劑種類微調):
1. 基質瀝青預熱
- 溫度范圍:140 - 170℃
- 若改性劑為PE(聚乙烯):150 - 160℃(PE熔融溫度較低,避免瀝青過度老化);
- 作用:降低基質瀝青黏度,使其具有良好流動性,為后續與改性劑混合分散奠定基礎。溫度過低會導致混合困難,過高則可能使瀝青輕質組分揮發、老化。
- 操作:通過夾套加熱罐間接加熱,持續攪拌(轉速20 - 40r/min),確保溫度均勻,預熱時間20 - 40分鐘。
2. 改性劑加入與混合(溶脹/熔融)
- 溫度范圍:與基質瀝青預熱溫度一致(140 - 170℃),具體根據改性劑調整:
- SBS改性:維持160 - 170℃,此溫度下SBS可吸收瀝青輕質組分充分溶脹(時間30 - 60分鐘);
- PE改性:維持150 - 160℃,確保PE顆粒熔融并初步分散(時間20 - 40分鐘);
- EVA改性:維持140 - 150℃,EVA在該溫度下熔融,與瀝青初步混合(時間20 - 30分鐘)。
- 作用:使改性劑在瀝青中初步分散,SBS需溶脹、PE/EVA需熔融,形成均勻的預混體系。
- 注意:混合時溫度波動需控制在±5℃內,避免局部過熱導致改性劑降解。
3. 高速剪切/研磨分散
- 溫度范圍:160 - 190℃(高于混合階段,增強物料流動性,提升剪切效率)
- SBS改性:175 - 185℃(高溫下SBS更易被剪切細化,分散更均勻);
- PE/EVA改性:160 - 175℃(避免溫度過高導致改性劑分解)。
- 作用:通過高速剪切設備(如膠體磨、均質機)將改性劑顆粒細化至微米級,均勻分散在瀝青中,形成穩定的改性體系。
- 時間:20 - 50分鐘(根據改性劑種類調整,SBS需更長時間確保分散),溫度需穩定,防止因剪切摩擦導致局部超溫(高不超過190℃)。
4. 擠出造粒(關鍵區段溫度)
擠出機需分段控溫,確保物料塑化均勻、流動性穩定,不同區段溫度如下:
- 進料段:130 - 150℃
- 壓縮段:150 - 170℃
- 作用:提升物料密度,排除氣泡,使改性瀝青充分塑化,為熔融段做準備。
- 熔融段:160 - 180℃
- 作用:使改性瀝青完全熔融,保持合適黏度(過高易堵模頭,過低則條狀物易斷裂),確保從模頭連續擠出成條狀。
- 模頭溫度:165 - 185℃
- 略高于熔融段5 - 10℃,防止物料在模口冷卻凝固,保證條狀物料光滑、連續(SBS改性需更高溫度,180 - 185℃;PE/EVA改性可稍低,165 - 175℃)。
5. 冷卻定型
- 水冷(常用):水溫控制在20 - 35℃
- 若改性瀝青軟化點高(如SBS改性,軟化點≥80℃):水溫可稍高(25 - 35℃),避免驟冷導致顆粒開裂;
- 若軟化點較低(如部分PE改性):水溫控制在20 - 25℃,加速冷卻防止顆粒粘連。
- 風冷(輔助或小批量):環境溫度≤30℃,風速適中,避免風力過大導致條狀物料偏移。
- 目標:將顆粒溫度冷卻至40℃以下,確保硬度達標,便于后續切粒和儲存。
6. 干燥與儲存
- 干燥溫度:40 - 60℃(熱風干燥)
- 儲存環境:溫度≤35℃,通風干燥,避免陽光直射,防止顆粒因高溫粘連或性能劣化。

PE抗車轍劑造粒代加工_PE抗車轍劑造粒代加工http://www.dogfuns.com.cn/sell/show.php?itemid=34670